was successfully added to your cart.

【塵光掠影.陳玉釭 】第4篇:美的初體驗

人们在欣赏一切美的事物时,无论是大自然的景物或艺术作品等,都会是一种非常好的享受: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喜悦,甚至会受到感动而落泪,或发出惊叹声。我想问的是,对人们来说,欣赏美的事物,这是一种本能呢?还是有待人们后天去开发的一种能力呢?人们才能从中得到一些心灵上的滋润或满足,并让我们的生活品质有所提升,甚至因此而变得更高雅些呢?

庄子曾说过:天地有大美。可是在这高压忙碌烦躁的日常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是感受不到美的存在。人们常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错失了许多美的事物。真是太可惜了,这是因为人们少了欣赏美事物的敏感度,还是没有这方面的闲情呢?其实追求美的愉悦感受,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渴望,但是,事实却正好相反,为何会如此呢?

“生活中不缺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是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的名言。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人们的审美能力,是有待人们去激发它的,并且是要接受专业老师的一些教导及训练的。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及增强其对美的敏感度。当人们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后,才有能力去欣赏好的艺术作品,并能从大师级的杰出作品中获益,进而开拓其视野,加强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

在我退休后,参加的第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名为《童在艺起》,这是一场儿童艺术嘉年华。我现在摘录这活动的说明小册子里有关缘起的部分文字:“曾经看过许多优质的音乐会或儿童剧,然而有不少是限制6岁以下的孩童入场;而从教育的观点,艺术的启蒙,应该更早,……处于现今3C的时代,儿童多为学校课业繁忙,鲜少有机会和时间参与音乐和艺术活动,而错过了这最能引发生命中原始悸动的文化情绪元素,为了这些美丽的理念,为了想要散播美好的艺术种子给儿童,一群关注音乐和艺术教学的南柔专业人员,决定办理这场针对12岁以下孩童的音乐艺术飨宴,让儿童有机会透过看到、听到、摸到,亲身体验各类艺术活动,享受不同的艺术文化元素,开拓艺术视野。涂鸦、唱歌、跳舞、编故事是童年很自然的文化活动;儿童需要这些多元的活动要探索生命,体验与观察情绪,丰富与成长自己。在纷纷扰扰的年代,现今的孩子欠缺的往往的是心灵的资源,就让艺术成为孩子一生的朋友吧!”

从以上的这一段文字中,我们已很清楚知道,其活动宗旨了,在资金及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我从中可看出,他们的用心,并尽他们的能力,把这活动给办好,这确实不简单。他们对艺术教育的热情,让我非常感动的。我曾与一位在台湾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员聊过这个活动,她非常欣赏他们的用心及办活动的魄力,并称赞他们的美术展非常专业,水准也很高。

我在此要重点提的是其体验课,其中包括戏剧、绘本、美术、街舞和音乐这几项。我听说有一小男孩连续三次进课室体验用手拍打木箱的这种美好感受;有一女孩两天都去同一个课室体验色彩给她的喜悦。当一个小手在老师协助下所拉出的第一个琴声,会是她这辈子难忘的乐音。我的一对学生夫妇,因看了我在面书上的推荐,他们带了两岁的小女孩来看:《毕卡索。马来西亚欢迎您》,这小女生很兴奋,连她母亲都说,在新山很少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这些都是他们美的初体验,美好的艺术种子已撒在幼小孩童的心田中了,离它们开花结果的日子不远了。大人应该多带幼小的孩童回归大自然的怀抱,给孩子们多些不同的文化刺激,而不是常带他们去购物商场购物。最糟的是给孩子玩平板电脑或手机,让他们自己去玩。长此下去,他们不知如何与人及物互动、 表情达意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都有困难。我记得在电影《投奔怒海》中,有一幕是刚二十岁出头的刘德华,在一次突发的血腥事件在他眼前发生时,他马上用手捂住身旁小孩的眼睛,不让他看到这可怕的一幕,这会给小孩的内心留下阴影的。我们要多给孩子看到一些美好的事物,这是有利他们成长的。记得我在念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时,因出水痘,我被隔离在家中一星期。家人怕我闷,买本漫画给我阅读。我至今还记得这一本讲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中国古代神话的漫画.它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后来我曾去找过一些有关中国神话的书来阅读.我另一次美的体验,发生的有点晚,在我念初三及高一时,每周都有一堂音乐欣赏课,音乐老师会播放一些古典乐给我们欣赏,这是一门不必参加考试计算分数的课。我记得老师在上第一堂课时播放《比德与狼》.那时老师告诉我们,哪一种乐器是代表比德,狼这角色又是用哪种乐器来表现。在这首乐曲中,我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我至今还记得这件事。后来老师选播《红色娘子军》、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一时之间,我较难接受。我高一的音乐老师换人了,这位新老师选播一些圆舞曲、小夜曲及交响诗等,我都很喜欢,这为我打开了欣赏西洋古典乐的大门。虽然我不常听西洋古典乐,但也曾买过有关这方面的唱片来听,我很感激校方那时安排了有关这方面的课,让我有机会欣赏这些大师级的杰作,并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一位艺术大师的出现,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培养会欣赏艺术杰作的人,绝对非难事。好的艺术作品,如有多些人喜欢及会欣赏,这样它的影响力会更大。

前不久,我和英杰见面,英杰已构思出今年底要办《童在艺起》的主题了,我乐见其成,让多些孩子早日感受了艺术作品的美,让他们的心灵充满喜悦柔情,让更多人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温度,而不是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冻物,除了寒气之外,只有冰冷,我们从其身上感受不到一点人味。

陳玉釭老師簡介:1970年峇株正修一小畢業,1973年華仁中學初中部畢業,1976年华仁中学高中部毕业。1982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社會工作組畢業,輔系中文。在獨中教華文三十多年,寬中初中華文及歷史老師、高中華文老師,2018年年底退休。
【塵光掠影.陳玉釭 】告別不是失去或將被遺忘。有些事,會化作微塵,在與光交匯之時,閃耀點點,溫暖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