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 successfully added to your cart.

新山華教 再耀百年?

By February 6, 2018講座 . 論壇

【新山华教,再耀百年?】论坛
日期:2016年1月2日(星期六)
时间:1.30pm – 5.30pm

地点:新山中华公会黄树芬敬礼堂

2015年,宽柔中学董事部以配合推行单班制的需要,拟在新山校本部增建12层楼教学楼,引起海内外校友广泛关注。各区校友会联合策划,【新山华教,再耀百年?】研讨会,以专业检视宽中12楼与单班制课题。

各区校友会认为,新山华教的堡垒——宽柔已在坎坷但荣耀中过百年。走入另一个百年,能否继续荣耀?那得看我们这一代为它提出什么理念、做出什么决定。

双班制会不会造成成绩低落?
台湾、新加坡及西方教育制度有何差别 ?
宽中可以如何借镜?
上课节数增加,是成就学业成绩优良的灵丹妙药?

宽中建12楼并没不会增加收生人数,你知道吗?拥挤的学习环境对师 生身心灵会有何影响?

为华社节省盖12楼的2千万同样能促成单班制,何乐不为?
这些疑惑需要答案。

本研讨会集合多位国内外专家主讲,他们都是宽柔校友,深受宽柔教育的恩惠,毕业离校多年后聚集,愿意分享专业领域里的经验,为母校护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讨会主讲人及其内容

主讲人(一)李裕火博士
·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
· 1987年宽柔中学毕业

· 讲题:从系统角度看单班制与12楼

研讨会文字整理:杨邦尼校友
80年代的宽中很美好,常常留校,过夜,人生中最美的回忆。
从系统(从小到大),校内是一个系统,有学生,老师,课室,校董。校外是一个系统,国中,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再到华社、华教到整个国家都是一个大大小小的系统。

SWOP 分析:路线:强项-弱项-威胁-机会(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1.优势:学校 历史悠久,代代传承,整个新山华社的支持;校友众多,校友即使毕业多年仍对宽中念念不忘,不论是校园环境还是教过的老师。这是宽中的资产!

2.弱点: 师资,不如为了单班制,一班60位学生,教学品质如何?又或者老师的流动率,新老师好不容培养起来又留不住,又在花时间培养另一批新老师。以及某些科目汰换的老师一年好几位。

3.威胁:这几年国际学校、私立学校,以及新加坡的中学,都是竞争对手。

4.机会:新山只有一间独中,生源相对足够。以及有百万新山华社做后盾!

鱼骨分析图:近年成绩或竞争力下降——内容不足,内容赶不上时代?关键不是内容的多少,而是老师把方法教给学生。新一代的学生和学习,和我们不一样,my daughter always says to me you don’t understand me:不在图书馆,而是上网Google!不一定follow parents and teachers, students find the answers themselves。

校园很拥挤,挤压学生的活动空间。这几年,明显的教师流动,影响学生。换言之,成绩的下降是多方面的。

单班制,不是万灵药。

我们要问是学校的目标究竟是:有教无类?学术水平,多少学生统考TOP 10? 还是其他。

目标决定了,决策?师资呢?短期,中期,长期,如何解决。
以建12楼为例,6-12 层学生需要打电梯,花6-10分钟等电梯,学生失去耐心。

风险分析:火灾——应急方案!如何疏散?链接到其他的楼,楼梯大小。

NUS 曾经发生火灾,who responsible? 逃生路线 等等。必须做“彷真分析”灾难发生时如何应对。

12 楼是最优的选择吗?建越高,容纳更多学生,成本越高!等候时间长!风险高!什么楼是最好的?6,10,12,20 楼?

必须从系统来看:不只是看单体,而是全体。

有哪些限制,评估风险,回报。

30年前,我们班那年(1987年)在《宽中人》撰文《高三理2 话说》一文,希望校方不只是发展硬体,建楼,每年筹款,那是我们那些年对母校的期许。30年过后,母校还是继续盖大楼,继续每年筹款。问题还是一样。宽中太强调硬体建设,每年筹款!

硬体一直在发展,这群小朋友30年前提出母校的愿景,30年后,问题还在,软体呢?

主讲人(二)陈亚才
· 马来西亚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执行长
· 1980年宽柔中学毕业

· 讲题: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的挑战

研讨会文字整理:杨邦尼校友
大马的教育投资比香港、新加坡、韩国还高,可是我们的教育在世界水平上未必佳。国民中学,有很精英的,有很放牛班,两极化。近年有私立中学,国际学校。国际学校成长最快!

国际、私立学校快 成了独中竞争的对手!近年增加了50多所。每年增加10所私立和国际学校。国际收生的收生比例,本来是要国际60% 本地40%。现在政府放宽:本地80% 国际生 20%。私立中学:spm, o -level, a level 等课程和考试。私立中学商业导向。

政府提出教育大蓝图:信托学校。把政府中学私营化,500所学校转型:以英文为媒介语。成了某种私立学校。但任属于政府。还有宗教学校,政府和民办的都有。宗教学生有2万人。独中有6万人。

华社感觉自己是弱势,可是马来社群对华教感觉华社太强了!不用政府就可以办几千人的独中。鼓励跨族群的了解。

无论是国际、私立,或信托学校,背后英文很强大!英文的思维和中文不同的路径。媒介语不是工具而已,而是文化载体。

语文(特别是英文)也是一种虚荣的表现。特别是在吉隆坡地区,即使英文不好,还是讲英文,某种身份的象徵。

马来学界和中产阶级对英文有不同的意见,两个极端。马来社群更担心马来文的失根,就象华社担心华文一样的。
迫使政府要不要复办英校?!

首当其冲的是华社家长,会送学生到英校。复办英校的诉求越来越高,因而国际、私立学校雨后春笋。

华社也要了解马来社区对英文的焦虑!于是政府打开国际、私立的大门。大趋势下,马来文没落!中产马来人会拥抱英文。马来文某种意义是靠政府在支持。

独中教育的挑战:国际、私立、国民中学。在吉隆坡还有各独中的竞争,在新山还有新加坡。60年代独中风雨飘摇。70年代复兴,统考,独中到今天,表现好其实是表象!

东马,或中小独中,城乡之间的差距。不能只看新山宽中或隆中华等大型独中。

独中的“好”不过是“局部‘而已,不是整体。

最后一点:硬体的迷思和软体的迷失。盖楼:盖庙:荣誉,捐赠者的名字等等。

大楼:看得到。
师资:看不到。
结果教育投资等于盖大楼。

可是,我们的教育输国际水平一大截!校园不只是建筑群学,或学店,很多学院就是只有建筑。处处高楼,处处碰壁。不要迷失在数字的庞大欸,我处的70年代的宽中是最美好的宽中!

政府不缺钱 ,要求政府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是我辈的责任!

主讲人(三)曾光华博士
· 台湾国中正大学副教授
· 1979年宽柔中学毕业

讲题:12楼与12位陈老师 ——创新教学的重要性及挑战

研讨会文字整理:杨邦尼校友
先从背影讲起,我忘不了的背影——陈徽崇老师。

2001年校庆回到母校,看到陈老师在草场指挥。我含着眼泪看陈老师的背影。这是一陈。

另一陈,是陈鸿珠老师,两陈的意义不同。鸿珠老师在教职的岗位上离开我们。宽中何其有幸有酱的陈老师。然而,陈老师(们)的出现是偶然出现在宽中,还是宽中有吸引力必然吸引到“陈老师们”?

我以为他们出现在宽中是“偶然”。大环境改变了,我们必须做出和以往不同的应对和决策。

从微观来看:
世界急速变化,个人崛起,相对于以往的权利集中。 网路,fb 的便利, 政府和学校,不能再用过去的思维。

制式掰掰!弹性处理!

教育方面,现实靠两边,理想放中间。资讯弹指之间获得,传统课室如何应对。网上课程。小学,中学可以上网。课本太Boring!台湾大学生设计:给我一本课本,给你一座美术馆!

网路的力量,另类的是生命教育。

面对科技与人文,学校和老师用什么标准衡量学生?还是分数吗?与其把学生当固执的牛拖到河边喝水,而是老师站在河边吸引学生(牛)到河边喝水。

简老师(台湾生物老师)网上分享教学心得。因为个人的教学改变改变整个教育。创意 1+1 大于2

校董和老师,如何应对:教师个人的感知,认知很重要。董事和校方也很重要。如何招聘好的师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不是每一年派或强迫老师上课、进修,这是皮毛,不是本。

老师的灵魂工程 vs 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很容易看到。灵魂工程不能量化。输掉的永远的灵魂工程。

脸书上说校友都和校董“做对”。不对,这不是“做对”。
我们这几个演讲人酱忙,干嘛和校方做对。我们是做对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哪有时间和校董做对。

我以金恩博士的话来说:
“最终,我们记得的不是敌人的话语,而是,众人的沉默。”

我们只是不想多年以后,后悔,当初我们沉默,成了共犯。这是我们校友的学术良知,提出我们的专业意见给母校。

如果有天,全马都知道教历史教得最生动的是宽中老师

如果一天,全马,可以把教学放在网路上点阅的,是宽中老师

如果有酱的老师,百年之后,宽中的历史地位就会显示出来

如果 宽中在意的是陈嘉庚杯常胜军 VS 培养世界人才的摇篮,

两者只能选一个话的,你们会希望怎样的百年宽中?

主讲人(四)张载洲
· ASQ 会计咨询集团CEO,特许会计师
· 1980年宽柔中学毕业

· 讲题:12楼是明智决策?谈全球校友会其他解决方案

研讨会文字整理:杨邦尼校友
这次讲座,校友会邀请董事、校方出席,讨论。

12楼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吗,有没有其他方案。

1.校友会没有反对单班制。时间点是否恰当。宽董决定:2016年落实单班制,人数6000人,增建48间课室。
校本部13英亩,6千学生,加教职员,约6400人。12楼,48间课室,1到5楼上下楼。6楼-12楼,至少1200人,3部电梯,以每部运载20人,至少要20趟才能运送完。下课15分钟,6楼以上的学生如何赶去食堂用餐。总校13英亩。校本部从来没有在同一个时段6千人上课、活动。宽中历史上曾经有7800人(2003年第一批分校学生),是双班制,上下午班,上午班4千人,下午班3千人。换言之,最多是4千人,食堂非常压迫。6千人同时下课,用餐,不敢想像。

2.乐群楼后面的面积狭窄,起12楼的安全疏散问题。吉隆坡尊孔、坤成因校地有限,建高楼,他们坦承有其疏散困难度,管理问题,电梯使用率大,维修费惊人!电梯常坏,必须走楼梯。很多学生干脆不上食堂,一早打包,下课都在课室用餐。上下楼很花时间。

3. 交通问题:紧邻商场、公寓,如何解决塞车问题? 校车只提供4千人,不太可能再买巴士。有建议说校车分两趟,最早是4点半早上出发。家长接送小孩,老师本身的汽车。

4.2012 年特大推翻拆楼堂,校友会建议在乐群楼后建6楼课室,董事回应打桩会影响礼堂和乐群楼。如今建12楼就不会吗?

5. 入学试和报读迷思:某董事认为,每年有4千人没法就读宽中。每年入学试5-6千人。2013年6千人报考,宽中提供学位是超过4千名额,真正就读的不到2千人。大约1600人就读。剩下2千人没有录取,以此比率,报考多,就读只有40%。剩下1500人以40%来看,其实只有几百人想读。不是4千人想就读。

即使有教无类,4千人全部录取,师资足够吗?更需有经验的老师来教导初一新生或后段班的学生。如果说要有教无类,收取更多的学生,应该维持双班制。

中期:古来分校30 英亩,董事准备再买10英亩。换言之古来分校校地将达40 英亩。新山只有13英亩!还有第二分校。把建校舍计划放在古来分校和第二分校。建12楼未必就可以吸引学生啊!

长期:争取第二分校,校地已经没问题。就看董事要不要争取建第二分校。古来分校还有8+10 英亩的地可以发展!

即使2016 年课室是足够的。而且还空出12间乐群楼。扣除12间课室,也可单班制。为什么执意在总校花2千万!

另外: 会员大会已经通过的改建体育馆,为什么董事完全不采用?共六层:室内体育馆,地下停车场,等等。

即使执意要单班制,以现有课室也够用。建12楼真的迫切需要吗?

宽柔中学实施单制
校友会:时机不对
东方日报报导(2016年1月2日)

宽柔中学新山校本部增建12楼教学楼,以配合推行单班制的需要,引起海内外校友关注,新山宽柔校友会前署理主席张载洲说,校友会并非反对校方落实单班制,而是认为单班制落实的时间尚早,何不等待东北区第二分校落成,才落实单班制?

「届时部分居住在新山东北区的学生已经到第二分校就读,学生人数也将减少,对于减轻校方、老师的负担,更有帮助。」
此外,他认为,目前新山人口外移的情况下,一旦东北区第二分校建成,不少学生将会选择在第二分校就读,届时,宽中新山校本部的课室就会过剩,耗资2000万令吉建成的12层楼教学楼恐变成华社资源的浪费。

张载洲今日在【新山华教,再耀百年?】研讨会上,针对增建12楼教学楼提出包括校园面积及师生流动密度及交通流量等进行探讨,并一再强调校友会并非反对落实单班制,而是认为应等待东北区第二分校建成后才落实。

张载洲表示,根据宽中董事部所发表的宽中五年发展计划提及,宽中将在2016年落实单班制,学生人数届时将达6000人,所以需增建48间教室以配合单班制的需要。

他指出,宽中未曾试过在13英亩校地同一时段容纳超过6000名师生,虽然曾在学生人数高峰时期,等待宽中古来分校建成前,新山校本部一度多达7800名学生上课,但当时还是双班制。

「即使在双班制时,上下午班将学生人数错开,在下课休息时间及上下课时段的交通及学生的流量依旧惊人及拥挤。」

此外,他提及,有家长向他反映,新山宽柔中学交通堵塞问题困扰已久,一旦落实单班制,同一时间6000名学生巴士及家长车辆肯定进一步导致,校门前唯一路段的交通流量大增,加上附近正在兴建的住宅商业区一旦建成,届时肯定会加剧交通堵塞问题。

另外,他认为,校方应探讨兴建12层楼教学楼,是否为唯一解决落实单班制学生人数增加的方案。

「校方探讨教学楼预设的2至3部电梯能否应付5层楼以上1200名师生的需求?若电梯或大楼发生事故,校方如何确保师生在最快时间内安全疏散?」

9交友拉布条反对单班制

来自国内外多个宽柔中学校友会今日与新山留台同学会联办【新山华教,再耀百年?】研讨会,场外出现9名新山宽柔中学校友拉起布条快闪抗议,以表不满。
上述9人也是宽中校友关注母校发展小组成员,他们高举显示《单班制.空间.时间.食堂.厕所.学习环境.塞、挤、乱》及《反对宽董浪费华社资源兴建12层大楼》的布条,快闪抗议,并没有发言。

稍后,他们在研讨会的提问环节上,也有针对上述两个课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及立场。

另一方面,宽中校友关注发展小组代表邱雪妮促请,校方集中有限资源,全力促成东北第二分校早日建成,方为上策。

她说,该小组通过与世界各地校友讨论后,认为董事部在处理宽中新山校本部兴建12层教学楼及落实单班制的举动并不妥当。

邱雪妮今日在研讨会的提问环节,针对上述事件发表该小组看法及立场。

她透露,该小组也认为,12层教学楼必将成为学校管理层的噩梦。

「正规学校的佈局多採取合理的设计,管理层才能有效管理校园和学生的纪律行为。12层教学楼却建在学校后方,四处死角的情况下,一旦有任何事故发生,对学校的名誉肯定有损。」

她直言,令吉贬值导致建材高涨,建设教学楼是浪费之举、管理之痛;落实单班制时机不对,苦了师生、家长,也苦了广大华社。

培育良师比扩建更重要

台湾国立中正大学副教授曾光华博士直言,如果培育12名像已故陈徽崇及陈鸿珠的老师,30年来以每个月5000令吉的薪金为宽柔奉献,30年耗费2160万令吉,这和建设12层教学楼的相差不多,但这两者之间所带来的价值值得去关注和比较。

他表示,世界急速变动,竞争异常激烈,宽中不能再依赖偶然的运气,奢望可以得到类似陈徽崇及陈鸿珠的这样好的老师。

曾光华今日在【新山华教,再耀百年?】研讨会上,发表《以12层楼或12位陈老师?—创新教学的重要性及挑战》演讲主题,并以陈徽崇及陈鸿珠为代表,反问建设12层楼的相同的金钱资源可以培育12名类似陈徽崇及陈鸿珠的老师,何者更值得实行?

他也说,现今有创意思维的人才不多见,以往的标准答案模式,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再适用,教育出具有创意及独特思维的学生才是教育值得关注的。

「教育的变革与挑战可以从两点探讨,董事、校行政及教师个人。这两者之间包含的每一个环节,如果要推行都很困难的事情。然而,千万别做了皮毛及小调整,就当已经解决问题。」

他希望,百年后,宽柔为人熟知的不仅是陈嘉庚杯的常胜军,而是改变世界的人才的摇篮,为世界培育有理想的人才。

另一名主讲人,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李裕火博士在研讨会上以系统角度看单班制与12楼,包括使用鱼骨图分析法、运筹学、风险分析及强弱危机分析法。

他说,宽中以系统化来看,不应该只是包含单一的元素,其中的内部条件包括老师、学生、课程、家长、课室及古来分校和第二分校,外在因素则包括华社、政府、独中、私立中学及国立中学。

「系统角度要考虑的不只单一个体或单一事件,也要暸解目的地及限制,同时评估风险及良好的规划。」